思考方式

鳴謝炎黃之孫面面觀網主提供本專題

從天時、地利、人和三方面看,可分析學習音樂的因素,這亦符合了「因果關係」定律。所謂因果關係,意思不難理解,是指某一事情是由某一因素而起,而某個因素一變化,則會對事物演變產生微妙影響。知道了因,便能知道果,科學精神的真義,正是這點。

有因才有果

蓋因要得到好結果,必須要明白原委,而要明白原委,就是了解真相,而了解真相,關鍵在於要找出原因。就像醫生醫病,都是先尋求原因,然後才能下手。倘不從原因,而從病癥下手,病必難醫好。所謂「對症下藥」,正是此意。

當然要找出原因並非易事,這是因為世間裡表象實在太多,要分辨不易,所以就需要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。

掌握規律

其實世界上萬事萬物,都總有個發展規律,不論人們喜歡與否,規律總是客觀存在。規律這東西很抽象,不是人可用肉眼見到,而是要深領神會,一個字概括,為「悟」,領悟的悟。要領悟,需要的不是記憶力,不是能記多少資料,而是靠個人的邏輯思考、個人經歷、生活體驗。

筆者以往並不懂得這點,最擅長者乃強記資料。因為考試需要,不管是否重點,有否消化過,一律生吞活剝。後來經歷多了,有了生活體驗,常會反思過去。

例如河流,河中石塊被河水推動,頓時想到這符合物理學定律:必須施加外力,物體才會運動;看見河中石塊移動緩慢,這又符合物理學定律:物體運動效率與外力力度成正比。光線進入河水後,河水深度看起來變淺,是光折射效應;河面反光照出影像,乃光反射效應;河水流速受河床減慢,乃摩擦力影響......

一系列的觀察,想起不少自然定律,世界任何事物,其發展,其演化,都必有其規律。故此講求演繹,探索演變,尋求規律。

規律的實例

自然界的規律,不用多言,如生物要有水、有適當的氣溫才能好好生存;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自行製造食物,動物則要吃其他生物才能生存;動植物生長形態,不同階段有不同變化;物質在水裡,溶解到的會溶在水裡,溶不到者會沉澱在水底;液體要全面變成氣體,其溫度需達到沸點;物體相互碰撞,密度低者必定被撞碎....。

其實人類社會又何嘗不是。如做買賣,不論多少價錢,買方一定嫌貴,賣方一定嫌少;犯了錯,犯者必定掩飾解釋,諸多理由;打官司,被告必定說自己無罪,原告則不是作如是看;對一個人,認定他有犯錯,就怎看也認為有錯;人總是愛聽好說話;不是自己的東西,一定不會小心保管、珍惜....還有許多許多。

說似乎說絕了,但古往今來,都是如此。「太陽底下無新事」,所有事物、事情的發生,都是按著一定的規律演變。

以音樂來說,大部份歌曲都以和弦組成,這個和弦與那個和弦產生關係,相互影響;而旋律的進行,同一句子內,多以鄰近的音符為主。如不按規律,歌曲變得難入耳,亦可解釋為何二十世紀的無調性音樂,較難理解及接受。

當然會有人不同意,但不同意的人當可觀察一下,某些情況下,拿這些觀點套用,會發現有其邏輯。倘一味盲目指責,不是認知事物的好方法。若沒有認清自己,認清周圍,一味自以為是,認為自己就是真理,就是一切,罔顧實際環境,會變得狂妄,目空一切,最終一敗塗地,只能靠想當年來度日,做事就勝的少,敗的多。一個明白世間運行有規律的會較謙虛,人較謙虛,才能明白自己的不足,如此則能不斷進步。

寫於2007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