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語在香港

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,英文長期是香港唯一法定語文,所以香港採取雙語政策並非一朝一夕的事。香港自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後,大部分政府文書都以英文為主,中文沒有憲制地位。香港教育界及大專學生從1970年起開始爭取香港人最常用的中文成為法定語文,港英政府於是在1971年成立公事上使用中文問題研究委員會,結果指出中文和英文應具有同等地位。1974年,政府正式修改《法定語文條例》,中文獲立為法定語文。

在今天,中文和英文都是地位相等的法定語文。香港的教育主張兩文三語,兩文是指中文(通常為正體中文)和英文,三語則是指廣東話、英語和普通話。日常生活中,廣東話和中文仍佔主導地位,然而地位卻比不上英語。

教育

例如教育方面,所有學生從幼稚園階段已經要學習英語,而且英語在整個教育體制內均屬於必修科,中文則非必修,除了主要招收非華人學生的學校通常不設中文課程外,即使是以華人學生為主的本地主流學校,部分(通常是傳統名校)亦容許學生選擇修讀法文、德文等而不修讀中文。以英文授課的中學,甚至小學、幼稚園,通常比以中文授課的學校受歡迎。

而其中最為爭議的就是學校課堂語言的問題,特區政府在回歸初期便強調母語教學,要在1998年全面落實,但准許一些學校向教學語言指引評審委員會申請豁免,100間中學達到要求可以繼續運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。而同時也有24間中學落敗,其中20間上訴,期間批評審議不公平,缺乏透明度,並作出抗議。在1998年3月13日,20間上訴中學的其中14間得直,特許使用英語為教學語言的中學數目增至114間,其餘300多間中學則必須使用母語教學,並承諾三年後檢討。

可是,三年期滿後港府卻宣佈延遲三年再作檢討,至2003年檢討仍未開始,最終才落實在2009年進行檢討。母語教學的政策帶來不少問題,其中最為顯著的是標籤效應,獲批准使用英語作教學語言的中學在這政策中彷彿成了名校,家長普遍追捧這類中學,以子女入讀英文中學為榮。此外,教育界普遍也對母語教學的成效意見分歧,有些認為母語教學能加強學生學習的能力,有些則擔心政策下香港學生的英文水準會有所下降。

社會

政府、公營機構、專上院校和大企業的處事方式,更有很多重英輕中的寫照。例如其大部份職位的入職條件、專上院校的入學條件,雖然會對申請人的中文和英文能力有一定要求,例如要求申請人在某些公開試(通常是會考)的中文科和英文科考獲及格成績,但對非接受香港主流教育(例如一直就讀國際學校或外地學校)的申請人,通常會豁免中文能力的要求,造成接受香港主流教育的申請人,如未能在公開試的中文科考獲及格成績,即使懂書寫和閱讀中文,也不符合入職或入學條件,但非接受香港主流教育的申請人,即使完全不懂書寫和閱讀中文,甚至完全不懂廣東話,也未必不符合入職或入學條件的雙重標準現象。

香港的母語雖然是廣東話,但重視程度卻不及外來的英語,在社會有不少重英輕中的情況。

至於英語能力的要求,則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有所豁免。亦因此,不少洋人,即使完全不懂中文,仍可在機構內身居高職。但不懂英語的話,就連很多初級職位和簡單工作也難以勝任,即使如文件傳遞這類簡單工作,亦須看懂以英語書寫的傳遞指示。

所以主流社會觀念中,一個人如果英語水準不高,會被看不起並飽受抨擊,亦被視為低學歷、低技能、欠缺競爭力,但中文水準弱的話,受到的批評就少得多。即使是華人,如果自稱自幼接受沒有中文課程的全英語教育(例如一直就讀國際學校或在海外長大),因而中文程度欠佳,或完全不懂書寫和閱讀中文的話,甚至可引以為榮,尤以娛樂圈藝人最為常見,但通常這些人日常還是以說廣東話為主。

英語

了解中國歷史的人,都應該知道近百年國家處於低谷,中國長時間被西方人看不起,然而自1950年代中國更因為韓戰的關係,與西方國家交惡,香港成為了中國轉運物資、徵集資金、收集的唯一地方,香港亦從轉口港轉為發展工業,經濟得以迅速發展。香港被英國管治近百年,看見中國在這百年的內憂外患,本身又得西方國家的支持,所以對英語有尊崇之感而對中國有點抗拒。

其實,筆者一直香港社會普遍盲目崇洋不以為然,但首先說明,筆者並非否定英語的重要性,有良好英語水準是必須的。但社會人不少人,不清楚英語學習意義,亦不知英語如何運用,更甚至是粵英夾雜,說兩句中文要加兩句英語,加插了英語在言談中,就顯得自己很了不起;與孩子說話,都是加上兩句英語,認為可以幫助他們多認識外語。筆者認為,這些人是怕被人看不起,才粵英夾雜,而且孩童時強行採取不理性的「雙語」,隨時產生「語言障礙」的後遺症。

在中國內地,近年因經濟發展能夠重新崛起,與西方國家的關係亦逐漸良好及緊密,已重視英語發展,而接受過內地高等教育的學生,英語水平可媲美西方人,但不會像香港般,輕視自己熟悉的語言。其他國家也是一樣,雖然會學習外語,不過卻是以自己母語為榮,因為某程度上「愛國」在每個國家都有,國家本來是精神的產物,就如一名法國人,如果不諳法文,會被視為恥辱。筆者是中國人,看著一些流著中國人之血的香港人,看輕自己的母語,盲目祟拜外語,完全不清楚學習外語的意義,感到很憂傷。

要學好英語,最直接的方法,就是在英語為主的國家(如英國、美國等)生活一段時間,不過並非易事,一是時間問題,二是經濟問題。學好英語還是多聽多說最有效,例如看電視看無線明珠台或亞視國際台的新聞,或者CNN、Discovery Channel等等,看英語電視劇集或電影,不要用麗音,聽原裝的英語,日常生活都可以接觸英語,這樣是有幫助的。

寫於2008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