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今當音樂教師
小時候,筆者的父母是教學生聲樂,縱使學生條件不是特別突出,師生關係很要好的,甚至學生結婚,父母都會到教堂觀禮。還記得兒時跟隨父親,老遠從市區的家走到元朗的教堂觀禮,當時未有三號幹線呢。總之,大家互相關心、勉勵,師生間是打成一片的。而筆者的父母面對同行的人,大家互相關心、勉勵,而且亦互相切磋,關係都非常要好的。
筆者現在已投身音樂教育,但反觀今天,大家視為一種商品,學生和家長多是抱著消費的心態來學習,把教師當成物件而不是人,甚麼都是按著規矩,師生間莫說要打成一片,家長是想怎樣就怎樣,要達成自己心中的願景,就要教師做這樣、做那樣,達不到目的,只會推卸責任給教師,從不會思想自己有沒有盡力。
另外,由於有些教師只顧自己利益,把音樂中心的學生據為己有,影響音樂中心其生意,所以不許教師與學生和學生家長互相溝通,師生間產生很大的隔閡,教學目的重點不是學生的真正成果,而是生意上數字遊戲,音樂中心與教師彼此抱著互不相任的態度,甚至大家我行我素。教師之間面對同行的人,有種「各家自掃門前雪」的感覺,雖然經常見面,距離亦相當近,但當大家透明,沒有笑容,甚麼都沒有,只顧自己的利益,這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嗎?教師之間視在同行間的競爭,像商業社會的「同行如同敵」一般。
筆者想作出疑問:做這麼多事,出在咀邊,說甚麼「全方位關心」,問心那句,你是想學生成才,還是為了自己的聲譽呢?另外再問:你這樣教學,只為賺錢作為目的,學生遇到困難,你有否切實幫助他們?
筆者認為,每位學生都是獨特的,而且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其價值的,所以很著重學生的成長,亦著重與學生及家長的溝通,因為互信和溝通,學生就能夠順利的茁壯成長。
寫於2008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