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談巴赫創意曲

筆者教授鋼琴多年,察覺學生對複調音樂不怎熟悉,甚至有學生是為了應付考試,才首次接觸複調音樂,就算完成了八級鋼琴考試,仍然對複調音樂一知半解。不少大師認為,若不學好巴洛克時期的複調音樂,難以學習其他時期的作品,因為不論古典時期的莫扎特、貝多芬,浪漫時期的蕭邦、李斯特,近代的巴托克、普羅高菲夫等等,都蘊含複調音樂的元素。

巴赫創意曲(J.S.Bach Invetions & Sinfonias, BWV772-801)是一般學琴的人必須練習之重要教材,也是一般學生最不喜歡練習甚至想逃避的教材之一。巴赫創意曲看起來不難,但要彈好卻不易。每個聲部都很重要,訓練學生兩手同時彈奏兩個線條以上的旋律,頭腦在同時間去管理兩件以上不同的事情。這樣其實可以訓練學生的手指獨立性,而且亦能練習「垂直的視奏」與「左右協調」,更能了解橫向音樂發展的關係。

學生想逃避巴赫創意曲的原因,也許是不像古典或浪漫時期曲目,右手旋律左手伴奏這麼簡單,而是大量的對位法。左右手之間的旋律不斷的對話,兩者之間何者為主旋律並不容易分辨,可以說兩者都是旋律,不斷的對話創造出共鳴的效果。也許學生感到不易理解,亦不易聽出旋律,且易生挫折而逃避。

彈奏巴赫創意曲,必須把左右手的旋律各自練習完成之後,才有辦法完成整首樂曲。

在原典版創意曲集樂譜的最前頭,可看到一段話是1723年巴赫完成創意曲創作後,在曲子前頭親自寫下的「真誠的說明」(Aufrichtige Anleitung)首稿複印文字:

Aufrichtige Anleitung
Wormit denen Liebhabern des Clavires besonders aber denen Lehrbegierigen, eine deut-liche Art gezeiget wird, nicht alleine (1) mit 2 Stimen reine spielen zu lernen, sondern auch bey weiteren pro-gresen auch (2) mit dreyen obligaten Partien richtig und wohl zu verfahren, anbey auch zugleich gute inventio-nes nicht alleine zu bekommen, sondern auch selbige wohl durchzufuhren, am allermeisten aber eine cantable Art im Spielen zu erlangen, und darneben einen starcken Vorschmack von der Composition zu uber-kommen.

Verfertiget
von
Joh. Seb. Bach.
Hochf. Anhalt-Cothe-nischen Capelmeister

Anno Christi 1723

中文翻譯如下:

對鍵盤音樂的愛好者,特別是十分希望學習彈奏的人,必須先學會把二聲部精確而優美的彈奏,經過進一步的進展後,再把三聲部也正確而優良地處理。同時要設法獲得良好的創意(理念),更可把它巧妙地表現,最重要是要獲得如歌似的彈奏方法,且能同時得到作曲的基本手法,品嚐作曲的樂趣。

安哈特-科登公爵宮廷樂長
約翰·塞巴斯蒂安.巴赫

完成於主後1723年

此段說話,讓我們可以很清楚了解巴赫的要求,是希望不但能夠清楚彈奏出聲部的線條,更要學習如歌似的彈奏法,並能從中獲得創意。

此外,彈奏時最好比較不同的版本,目前曲譜出版的版本很多。由於巴赫沒在譜上註明任何速度、表情記號,不同的演奏者、學者對樂譜的認知不同,往往有非常大的差異。在香港較易買到的版本如下:

∼徹爾尼 Carl Czerny 編定
∼布梭尼 Ferruccio Benvenuto Busoni編定
∼原典版 (盡量呈現樂曲原有面貌)

有些版本除了指法以外,各種細節的指示都很清楚,甚至自行分了段。初學時可能會覺得很有幫助,但其後便發現,過多的指示在學習巴赫的風格上反而成為阻礙,更甚是彈錯了風格。

所以有人選用了原典版,除了譜號換成現在通用的高音和低音譜號,以及由編者加上的指法外,就沒有其他的指示。好處就是從原創開始,而不是經過編者的時代脈絡去理解。不過原典版對初學者而言卻更難去理解,因此筆者喜歡留意不同版本,並以分析的角度去看其他版本,會發覺其標註和文字解說是很有參考價值的,對於理解巴赫創意曲有更深入的理解。

寫於2016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