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思學費

筆者於多年前撰寫《學費》一文。

在社交網絡上,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討論音樂教師被壓價的情況。筆者聽聞,有人以每小時接近最低工資$35請鋼琴老師,竟然還有人去的應徵,筆者認為這家長與願意去授課的老師都是「怪物」,是在侮辱音樂教育這行業!筆者明白,剛入行成為音樂教師的人,很希望盡快找到學生,好讓自己能夠學以致用,把美好的音樂分享。然而,每個行業都有「行情」,教授音樂也不例外。

對於一個從小學習音樂成為一個有能力教琴的老師來說,學琴的費用確有一定的行情,因為他們也曾付出不少時間、精力、學費去學習一技之長,實在沒有理由把辛苦得來的專業知識,以廉價供應!其實在香港上器樂課的費用已經較許多國家便宜,有些旅外音樂家在回港後收取的學費比他們在海外為低,那不單是對港人回饋,也是配合香港的「行情」。

其實不只鋼琴,很多樂器終究需要面對一對一教學的事實,了解音樂老師收取的學費也是必要的。聽過同行的朋友與前輩提及,現在真的有很多不了解狀況的家長,筆者有必要把所知道的資訊告知,也請各學生與家長對老師給予一定的尊重。

舉一實際例子,一對一學費,初學半小時每課約為港幣$120 - $150(以2016年計算);若要準備考八級鋼琴,每小時約港幣$400或以上(以2016年計算);如果需要老師上門,還需要付上車馬費,因為時間也是成本。

然而,老師有自己的意願,並非絕對答案,所以每位教師都會不同。當然,個人能力都會影響這位老師收取的學費。

其實學費收多少,每位老師自己心裡都知道自己的價值,自己的演奏能力、經歷是如何?自己怎樣畢業?老師本人都非常清楚,當然對於自己的經歷及教學經驗更是了解。因此,一堂課的價值應該是學生體驗後才能評價的。

有許多好老師沒有在意自己收取的學費低於自己應得的收費,當然也有因為一些因素收取超出自己應得收費的老師。其實:「收費高的不一定是好老師,但好老師一定沒有便宜。」這至少真實反映了筆者在學琴時期的經驗,希望對於學生與家長的基本概念和方向有所幫助。

寫於2016年